2021年7月份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出炉,据乘联会统计的数据7月份狭义乘用车销售150.0万万辆,同比去年7月下滑6.2%,环比今年6月下滑4.9%,继6月份以来同比环比又出现双双下滑情况。
最惨的其实是一汽-大众,虽以月销11.2万辆蝉联第一,但同比下滑36.6%将近“腰斩”,成为排名前十厂商中下滑最大的车企。
据不完全统计,进入2021年以来这是一汽-大众同比三连跌了。业内普遍存在的芯片短缺固然可以成为销量下跌的很好借口,但是,一汽-大众旗下主力车型探岳、速腾、迈腾、高尔夫等因变速箱问题、发动机排气故障、油耗高等投诉居高不下,也对其销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销量骤降的探岳:颗粒捕捉器问题无解?
作为一汽-大众旗下的第二款SUV车型,探岳上市之初曾连续多个月成为国内中型SUV的销量冠军,风头盖过了上汽大众的途观。
然而数据显示,从今年4月开始,探岳的销量便开始骤降。3月探岳的销量是16159辆,4月只卖出了4615辆,环比降幅高达71.44%。6月的数据探岳销量为3210辆,环比下降68.71%,同比降幅更是高达78.36%。
对于销量锐减,一汽-大众对外称是汽车芯片紧张。情况真的如此吗?
我们发现,从今年3月~7月,连续5个月探岳都稳居国内车型投诉排行榜的首位,也就是蝉联了投诉冠军。上榜的原因是颗粒捕捉器堵塞导致的发动机排气故障、油耗高。
有媒体报道,北京的张先生去年11月份购买了一辆一汽-大众探岳2020款330TSI两驱版,因为疫情原因,一直没有出过远门,只在市区内短途通行。从今年年初开始,车辆行驶总里程刚刚超过2000公里时,油耗飙升至每百公里30多升,而且还出现了动力下降、自动启停失效等情况。
张先生把车辆送到4S店检修后被告知,由于车辆长期在市区低速行驶或走走停停,导致汽油燃烧不充分,尾气中的颗粒物较多,堵塞了颗粒捕捉器,这种问题比较常见。4S店给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把车架起来,猛踩油门,让排气温度达到800℃以上,实现颗粒捕捉器的再生;另一个是车主自己去跑高速,在高速公路上猛踩油门,不断在时速80~120公里间切换,反复半个小时,也能实现颗粒捕捉器的再生。
张先生对此很无奈:“一款城市SUV却不适合在城市道路短距离行驶,这简直是一个笑话。”
现实是,更多和张先生一样无奈的大众探岳车主,真的只能听4S店的说法,花几百块钱从闲鱼上雇人去跑高速。在闲鱼上搜索“代跑高速”,仅北京地区就有268位“卖家”表示可以提供这项服务。
“开你的车,烧你的油,最后还要向你要钱”,这不代驾,是大众汽车颗粒捕捉器问题催生出的一个“新职业”:高速代跑。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按照一汽-大众的官方推荐,探岳烧的是98号汽油。
然而更悲催的是,很多车主在跑过高速之后情况有所好转,但再行驶一段时间之后还是会出现相同的情况。
尤为令人心寒的是,面对众多探岳车主的投诉,一汽-大众对这一普遍存在的质量缺陷却置若罔闻,拿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曾经的明星,速腾连续三个月销量下滑
除了探岳,一汽-大众另一款明星车型——速腾,也遭遇连续销量下滑。
自今年3月份之后,速腾车型销量开始出现下滑和起伏,已连续三个月销量下滑。
4月份,速腾销量仅仅只有9368辆,排在轿车销量排行榜的第27名,环比降幅高达71%。
刚刚过去的7月份,速腾销量排名在第40名以外,已经被边缘化,销量只有5103辆,创造了速腾车型销量新低。
为何在轿车领域表现一直都很出色的一汽-大众,销量会全面下跌?特别是速腾,降幅会如此之大?
据某汽车投诉平台的数据,速腾投诉量确实不算少数。问题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异响、发动机漏油、发动机抖动、变速箱顿挫等方面。
资料显示,速腾1.2T车型的0至百公里加速超过12秒,1.2T虽然是四缸发动机,但压榨性能导致发动机起步噪音抖动偏大,如此低排量的四缸机,起步走不动,超车超不过,转速无比高,噪音相当大,名义上拥有最高116马力和175牛米扭矩,也是相当之低的参数,更别提实际驾驶情况了一定会让准多习惯激烈驾驶的年轻车主暴跳如雷。
速腾更有一点不让人省心,全系都搭载DQ200 7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堵车走走停停冷车起步,咔咔咔的顿挫感明显,高速驾驶因为这台出色的双离合变速箱很节油,双离合不怕高速不怕激烈驾驶,偏偏最怕佛系中低速度驾驶,因为40码以下会导致速腾1.2T发动机转速提不上去,双离合器片磨损加剧,导致过热,夏季散热更是问题。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速腾多了许多对手,尤其是吉利星瑞以及丰田的亚洲狮、凌尚的上市严重冲击了速腾市场,特别是星瑞,在产品、营销、市场方面的把控非常好,短短几个月销量反超速腾,这意味着速腾的市场被挤压。
电动车遇冷,一汽-大众向特斯拉购买积分
在轿车和SUV领域双双下滑的同时,一汽-大众在新能源车方面也未能打开局面,使其整体销量下滑。
一汽-大众今年上半年交付了首款智能纯电产品ID.4CROZZ和定位“大尺寸高端智能纯电SUV”的ID.6 CROZZ。据全国乘联会数据,ID.6 CROZZ在6月份的销量仅为500余辆,ID.4 CROZZ PRO以及ID.4 CROZZ PURE+也都表现平平。
资料显示,大众“ID. 系列”所诞生的MEB平台,是大众作为专门用来制造纯电动车型平台,仅在研发上就投入了约500亿人民币。
但在中国市场,一汽-大众的ID. 系列车型,不仅难敌特斯拉旗下Model 3等热销车型,与比亚迪以及中国的造车新势力相比,也落后甚远。
事实上,论品牌知名度,大众在中国那绝对是属一属二的汽车制造商。而眼下,当智能化电动车在中国市场上深受欢迎的时候,大众似乎在这里成了减分项,没有出色的自动驾驶辅助,没有先进的语音控制,更没有智能化的自动泊车。
尽管大众在中国有一定的品牌忠诚度,但是一个没有特色的在纯电汽车上没有任何优势的车型,似乎很难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去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五个部门联合发布了汽车行业双积分新政策。目的是通过建立积分交易机制,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形成市场化的机制。明确了2021年至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要分别达到14%、16%和18%。
通俗的来说,汽车双积分政策指的就是平均燃油消耗量积分加上新能源汽车积分。也就是说所有的汽车厂商都要生产新能源汽车,如果销量达不到要求,就必须停产油耗高的车型。
一汽-大众作为一个很明显的“偏科生”,早在4月份,就向特斯拉购买汽车双积分,每分3000元。
结语
其实小编对一汽-大众并无偏见,当年捷达、宝来以耐用皮实而广受消费者的青睐,几乎成为购买私家的首选。深耕中国车市30多年,一汽-大众也树大根深了,同时也飘了。近年来,以速腾断轴事件和探岳颗粒捕捉器事件为典型,一汽-大众面对频频发生的质量问题,始终没有拿出应有的态度和诚意,严重影响了其品牌形象。一汽-大众上半年表现危机四伏,请不要销量暴跌归咎于芯片短缺,直面正视消费者的关注,才是解决深层次问题的核心。